大肠息肉 (别名:肠息肉,肠道息肉,肠道息肉病)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外科,胃肠外科,普外科,肛肠外科,微创外科,中医科,中医内科,中医消化内科,中医肿瘤科,脾胃病科,传统中医科,中医肛肠科,肿瘤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50岁以上男性
治疗方法:
抗炎治疗,手术,中医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腹胀、腹泻、便秘、便血
相关疾病:
家族性结肠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肿瘤性息肉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息肉切除术
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整肠生等
治疗费用:
一般2千~1万元
展开

遗传学

导致大肠息肉形成增加的遗传综合征包括: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Peutz–Jeghers综合征

·青少年息肉综合征

多个基因已与息肉病相关,例如GREM1,MSH3,MLH3,NTHL1,RNF43和RPS2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一种形式,涉及位于q521染色体上的APC基因。 该综合征最早于1863年由Virchow在一个结肠中有多个息肉的15岁男孩中描述。 该综合征在早期就涉及多个息肉的发展,那些未经治疗的息肉最终都会发展为癌症。 该基因在具有突变的基因中表达100%,并且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10%到20%的患者有阴性家族史,并通过自发种系突变获得综合征。 新诊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新发现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为39岁。 建议受影响的人在年轻时接受大肠癌筛查,并进行治疗和预防,应手术切除受影响的组织。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林奇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也称为Lynch综合征)是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它是美国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遗传形式,约占所有癌症病例的3%。它最早于1885年在密歇根大学被Alder S. Warthin认可。后来由亨利·林奇(Henry Lynch)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识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传播方式与那些患有相对较早癌症(平均年龄44岁),近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粘液性或低分化腺癌),同步和异时癌细胞,手术干预后效果良好。在确定潜在的遗传机制之前,最初使用阿姆斯特丹标准来定义林奇综合征。该标准要求患者必须有3个家庭成员,所有患有结肠直肠癌的一级亲属至少涉及2代,并且在做出诊断时至少有1个受影响的人年龄小于50岁。阿姆斯特丹标准过于严格,后来扩展到包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小肠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该综合征患者出现癌症的风险增加与DNA修复机制的功能障碍有关。分子生物学家已将该综合征与特定基因如hMSH2,hMSH1,hMSH6和hPMS2相关联。

Peutz-Jeghers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表现为错构瘤性息肉,其表现为肠道组织无序生长,以及口,唇和手指的色素沉着过度。 该综合征最初由哈钦森(Hutchinson)于1896年指出,随后由佩乌茨(Peutz)分别描述,然后于1940年由耶格尔斯(Jehghers)再次提出。 该综合症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或STK 11基因功能异常有关,患肠道癌的风险增加2%至10%。 该综合症还会引起肠外癌症的风险增加,例如涉及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输卵管癌,甲状腺癌,肺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和睾丸癌。 息肉经常流血,并可能引起需要手术的阻塞。 任何大于1.5厘米的息肉都需要切除,应密切监测患者并每2年进行一次恶性筛查。

青少年息肉综合征

少年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其特征在于肠道癌和肠外癌症的风险增加。 它通常表现为肠道出血和肠梗阻,以及由于肠道蛋白质损失而导致的血清白蛋白低。 该综合征与SMAD4的功能异常有关,SMAD4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50%的病例中可见。 患有多发性息肉的个体至少有10%的机会发生恶性肿瘤,应该接受腹部结肠切除术与回肠直肠吻合术,并通过直肠内窥镜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很少有息肉的患者,患者应进行内窥镜息肉切除术。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肠镜前清肠准备有哪些

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的合理时间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 6h后进行)。

身体里长了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么?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有一些患者在肠镜检查时发现有结肠息肉时往往会十分害怕,只因为觉得肠息肉长在肠道里,要去了它恐怕肚子上一定要挨一刀吧。那么身体里长了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么?

肠息肉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很多时候都听说过息肉,息肉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是一种多出的细胞,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息肉。而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较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肠息肉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身体的这些信号要及时了解!

肠息肉患者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在肠镜检查、手术中才发现。出现息肉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出现便血或出血、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腹痛。有部分人会出现贫血、腹部膨隆或肿块、体重下降。息肉较大时会出现腹痛,甚至出现肠梗阻及肠套叠。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肠息肉和肠癌有什么关系吗?

肠息肉有哪些典型症状?怎么预防?

肠息肉是什么?肠息肉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的腺上皮,因为受到各种的原因;包括化学性炎症、细菌性炎症,物理原因的刺激,或者遗传因素造成的腺上皮的增生,形成的赘生物,相当于小肉疙瘩一样的东西,称为叫肠息肉。

胃癌与息肉“源”来不一家

膳食纤维 维护胃肠健康的“多面手”

肠息肉Ⅲ型图片

肠息肉Ⅱ型图片

肠息肉Ⅱ型

肠息肉Ⅲ型

结肠息肉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长期便秘是危险信号

大肠息肉专家
合作医生
钟良
主任医师 内科
预约陪诊挂号
徐美东 主任医师
钟良 主任医师
上海大肠息肉治疗医院 更多
大肠息肉治疗医院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